中国与欧美国家在肥料应用上的巨大差距
一、化肥用量及粮食增产对比(2011年) 》》德国施用氮、磷、钾化肥的施用量分别下降了20%、68%和60%,粮食总产却增加57%、单产最高增加80%,英国、法国、比利时等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17.3%,粮食总产和单产却分别增加13.8%和80.7%。 》》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7%,粮食增产9.1%。 二、肥料利用率的中外对比 》》我国农业的肥料利用率也较低,在大田作物上,氮肥利用率不足40%, 磷肥利用率10-20%,钾肥利用率40-50%,而在蔬菜、花卉、水果等经济作物上,氮肥利用率只有10%左右,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低10-30个百分点。 》》山东寿光每年流失氮素2.5万吨!足以污染25亿m3地下水!让农民白白花掉12亿元! 三、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微生物肥料应用对比 》》欧美发达国家:化肥50%,有机肥25%,生物肥25% 》》国内应用情况:化肥80%,有机肥19%,生物肥不到1% 三、中外施肥结构及用量对比 我国肥料使用结构:重化肥,轻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;重氮肥轻磷钾肥、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。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50%以上。相比之下,发达国家在肥料施用上有以下四个特点: (1)常规复合肥用量逐年减少,复混肥基本淘汰。 (2)针对作物速效性肥料基本采用水溶肥料(简称“水肥”),水肥用量占总用肥量50%以上。 (3)土壤基施肥料采用控释肥、缓释肥或长效肥、生物肥。 (4)根据土壤各项肥力指标测土配方,施肥用量精确,肥料使用效率高,损耗小。 |
微生物肥料(microbial fertilizer)在我国又被称为菌肥、生物肥料, 也有人(国外)将其称为接种剂、拌种剂、菌剂。 中国科学院院士,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、华中农业大学陈华癸教授就微生物肥料的含义问题指出,所谓微生物肥料,“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,应用于农业生产中,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,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,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,符合上述定义的制品均应归入微生物肥料”。目前“国家标准(GB20287-2006)”的定义:微生物肥料( biofertilizer)-----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,应用于农业生产,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,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,提高产量,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。微生物肥料的作用1、协调作物生态系统协调作物对营养吸收和转化;同时以竟争、掠食、分泌有机酸和抗生素等方式来保护维持作物健康。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转化大量有机质和无机养分,实现作物健康对全营养的要求,而且产生大量各类土壤酶,促进化肥和有机肥的吸收,减少了残留和污染,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合成,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和品质改善。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吲哚乙酸、细胞分裂素、赤霉素、乙烯、脱落酸等植物生长激素,协调作物和养分有序供给,实现吸收与供给同步,用最优的生物技术的办法实现了肥料缓释控释。微生物肥料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、毒素等可以抑制植物部分病虫害的发生,从根本上保证作物不受或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次数。
|
注:文中引用数据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、异议,请联系删除
|